来源:郑州郑飞医院
引用:
艾滋病病毒(HIV)肆虐人间已经整整25年了,找到一种能有效预防HIV传播的技术手段是时下无数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日前,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医师、中华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邵一鸣教授,对近年来部分艾滋病预防新技术逐一进行了点评。
以宣传教育为主的行为干预
人们发现,目前所有正在研发的预防新措施似乎都非100%有效,如果想减轻全球艾滋病的负担,必须与传统的预防手段紧密结合起来。事实上现有的传统预防手段(如行为干预、使用安全套、HIV检测、治疗其他性传播疾病等)已被证明有肯定的效果,但相当一部分高危人群并未采用这些手段。因此,任何预防手段都存在一个可及性和可接受性的问题,而这也是研发以及日后推广新的预防措施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邵一鸣教授点评:在第16届领先艾滋病大会召开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检讨艾滋病特别联大召开5年来工作的联合国大会上遗憾地指出了2005年全球HIV/AIDS病例再创新高这一严峻的现实。因而,在此次大会上生物预防成为热点,与其说是由于这一领域出现重大突破,不如说是对以往过于依赖行为干预控制艾滋病策略的反思。领先社会已认识到,必须采取以宣传教育为主的行为干预和依赖科技手段的生物预防并重的策略,才能扭转全球艾滋病防治的不利形势。
包皮环切
在南部非洲的一些地方,盛行着进行男性(Malecircumcision)的风俗,研究者惊奇地发现这些接受了包皮环切术的男性HIV感染率远低于其他人群。研究者猜想,这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是不是由于减少了男性生殖器在性活动中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感染HIV的机会呢?为了印证这些猜想,2005年全球个关于包皮环切术能否有效预防艾滋病的随机研究在南非展开,其结果显示接受包皮环切术的男性与未接受包皮环切术者相比,被其女性伴侣感染HIV的机会要低60%。
在这样的数据鼓舞下,肯尼亚、乌干达相继开展了超过1.5万人参与的另外3个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和评估包皮环切术能否适用于预防HIV传播。
邵一鸣教授点评:针对包皮环切与减少艾滋病传播的关系已进行了多年研究,南非较新研究数据显示其可以降低男性HIV感染。该发现除还需被其他独立研究证实外,还应研究这种在非洲社会文化和高HIV流行背景条件下的保护效果能否在其他地区有效?同时,还应开展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应用性研究,科学地评价开展包皮环切预防HIV和在欠发达地区大规模手术带来医源性传播间的利益风险比,包皮环切对无包茎和包皮过长者是否一样有必要等。
页次:[1] [] [] []